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虹彩病毒引发的条件、病理特征和科学的防控
一、虹彩病毒引发的条件
1.环境因素
水温:多数虹彩病毒在20-28℃活跃,夏季高温期易爆发。
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低溶氧,pH波动等会削弱鱼体免疫力。
应激:频繁换水、运输、分池或突然的温度变化可诱发潜伏感染。
2.宿主因素
鱼体健康状况:营养不良(缺乏基础营养维生素,矿物质)、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后易继发。
鱼群密度:高密度养殖增加接触传播风险,且应激反应加剧。
3.病原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亲鱼带毒可通过卵或精液传播给后代。
水平传播:病鱼分泌物、排泄物、水体或工具污染传播;部分可通过寄生虫(如鱼虱)机械传播。
二、虹彩病毒感染的病理特征
1. 临床症状
体表症状:
体色变暗或发黑(尤其是头部、背部)。
皮肤出血点或瘀斑(多见于腹部、鳍基部)。
鳃苍白或充血,严重时鳃丝坏死。
眼球突出(突眼症),部分鱼出现角膜混浊。
行为异常:
游动缓慢,失去平衡,可能螺旋式游动或侧翻。
食欲减退或拒食,病鱼聚集在进水口或水面。
2. 解剖病理变化
内脏器官病变:
脾脏肿大、变黑或坏死(典型特征)。
肾脏肿大、出血(尤其头肾和后肾)。
肝脏肿大、褪色(苍白或发黄),部分出现脂肪变性。
肠道充血或出血,肠壁变薄,可能有黏液增多。
鳔充血或出血(部分病例)。
3. 组织病理学特征
脾脏和肾脏:
广泛性坏死,造血组织破坏。
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部分虹彩病毒可在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巨噬细胞浸润,炎症反应明显。
肝脏:
肝细胞空泡化,部分区域坏死。
胆管增生,胆汁淤积。
鳃:
鳃丝上皮细胞增生、脱落,影响呼吸功能。
二、虹彩病毒爆发的影响
1. 对养殖鱼类的直接影响
高死亡率:
急性感染时,死亡率可达 70%~100%(如RSIV感染真鲷)。
慢性感染可能导致持续死亡(如ISKNV感染鳜鱼)。
生长抑制:
幸存鱼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
免疫抑制:
病毒破坏免疫器官(脾、肾),使鱼类易继发细菌(如嗜水气单胞菌)或寄生虫感染。
2. 对养殖业的经济影响
直接损失:
大规模死亡导致养殖户严重亏损(尤其是高价值鱼种,如鳜鱼、石斑鱼、真鲷等)。
间接损失:
市场禁运:疫区鱼类可能被限制流通。
养殖周期延长,增加成本。
3. 生态影响
野生鱼类感染风险:
病毒可能通过水体或病鱼逃逸传播至野生种群。
生物安全威胁:
病毒可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难以彻底清除。
三、防控建议
1、针对已爆发情况
紧急处理:
隔离病鱼,防止交叉感染,尽快打捞死鱼,停喂饲料1-2天,减少代谢负担,不过可以补充外用能量物质(ATP),调控应激类物质
增氧 ,病毒病常伴随低氧应激,增加机体免疫力。
建议:目前很多养殖等已经高发了虹彩病毒之后去采用治疗措施,目前针对已经发病虹彩病毒病时没有药物治疗好的,很多情况下,采用的免疫球蛋白和转移因子等是属于细胞免疫,而本质上讲多部分鱼体免疫都是非特异免疫,能起到的作用是很小的,也都是通过能吸收部分免疫物质进行对抗,不过也有好处针对感染程度不高的鱼体,可以降低部分死亡率,
水体消毒:
聚维酮碘(0.5~1ppm) 或 次氯酸钠(0.2ppm) 全池泼洒,降低病毒载量。
控制继发感染:
使用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应对细菌并发症。
2.科学的防控措施:
引入健康苗种
免疫防控:
做好应急管理措施,主要增加内源性抗氧化,添加内源性抗氧化物质(酵母硒、VE等),减少环境突发带来的肝胰腺损伤,免疫收到抑制,天气变化大时,可以在增加VC、牛磺酸,伽马氨基丁酸的使用。做好免疫物质的防控,增加酵母β-葡聚糖、黄芪多糖等免疫物质的应用,可以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增加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能力做好肠道健康防控,时长添加有益菌对饲料的利用率,和肠道菌群优化能力。添加部分替抗类物质(肉桂醛、竞争性强和产抗菌素的有益菌、抗菌类小肽等),需要优化组合,如果针对加州鲈鱼,需要考虑链球、洛卡阳性菌的感染
总的来说,不要等已经发病了,再来治疗,主要做到以上提出的免疫防控方法,可以大大的减少鱼体感染虹彩病毒的风险。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