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水是加工厂,形成输入-输出系统
水生经济动物的养殖和其它生产一样,都是围绕着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与循环来进行的,一方面输入原料,另一方面输出产品,中间经过水这个“加工厂”所形成的一个能量“输入-输出”系统。在淡水养殖过程中,输入的环境资源是水、热、气、养分、饵料和肥料等,经过各种水生经济动物的转化,最后形成食用水产品(输出能量)。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以下图示:
(环境资源) (养殖的水生经济动物) (食用水产品)
从物质和能量流动的观点分析,淡水养殖的实质就是通过水生经济动物这个“活机器”在水这个特定的“厂房”中,将环境中的各种饵料资源加工转化成各种鲜活的食用产品。养殖杂食性或植食性水生经济动物,基本上是将植物蛋白转化为优质的动物蛋白;养殖肉食性水生经济动物,则是将低级的动物蛋白转化成各种高级的动物蛋白。
1.天然水体中不同的水生经济动物具有不同的转化率
从能量来源可以看出,天然水体中由太阳和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水产品,不同食性的水生经济动物所经过的环节不同。草食性鱼类以绿色植物为食,可看作初级消费者,比如草鱼、鲂鱼、鲢鱼等;能量转化到鳙鱼、青鱼或以鱼为食的鳡鱼、鳜鱼、乌鱼等凶猛鱼类,则还需要经过2~3次转化才能完成,这就是环环相扣的食物链。据分析测定,每经一次转化,只能保留10%的能量。这就是说,食物链每增加一个环节,都有很多能量被丢失,只有少部分物质保留在下一级体内。所以,在上述能量与物质的循环过程中,处于不同环节的水生经济动物,对自然资源的转化效率也不一样。为了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水产品,应当尽量减少转化环节,养殖食物链短的水生动物;对肉食性水生经济动物要加强转食驯化,以降低动物性能量的消耗,降低养殖饵料成本。
2. 淡水养殖实现高产高效的途径
水生经济动物的养殖过程是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的加工过程,但在一定时间内,每个水体的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水体中生长着许多天然饵料,是自然水体中的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基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天然水体生产力。养殖水体中的天然饵料所能养活的水生经济动物总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要实现高产高效、增加水产品的输出量,就必须采取输入能量(饵料)的措施。
我国淡水养殖业历史悠久,特别是池塘养鱼经验尤为丰富,可概括为“水”、“种”、“饵”、“密”、“混”、“轮”、“防”、“管”8个字,被称为池塘养鱼的“八字方针”。这些经验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达到高产高效。从物质循环观点看,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定的具体措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增加水体生产水生经济动物的物质资源,即输入能量,包括苗种、投饵等;另一类是提高对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即转化效率。采取上述这两类措施是我们实现高产高效的基本途径。
(1)养殖的水生经济动物要与环境资源相适应。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别,各地环境条件不一,资源、品种、质量、数量也不一样,地区差别明显。发展水产养殖业应当首先根据本地的气候、水源、水质、肥源、饵料来源等具体条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考虑养殖品种结构,使有限的环境资源生产出更多而价廉的水产品来,否则,不是产量不高就是成本增加,难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2)养殖水体不断补充营养物质。向养殖水体中补充营养物质,是为了保持环境资源数量的高水平和稳定性。从能量循环的模式可以看出,我们从养殖水体中取得的水产品,其最基本的原料是溶解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太阳能。水中的浮游植物、水草以及陆地的青草,以饵料的形式被水生经济动物利用,进而转化形成水产品。从水体取得的水产品,就相当于从水体或土地中拿走了营养物质,产量越高拿走的营养物质就越多。如果取而不补,或取多补少,实际是掠夺,就失去了再生产的基本条件。所以,要想取得高产量,一定要保证有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有些地方,初次利用水肥或草多的鱼塘养鱼,可能一时得到较高的产量,但由于没有充分的营养物质补充,产量也就越来越低。
向养殖水体中补充营养物质,应注意两个问题:
①成分的全面性。水生经济动物的繁殖和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物质,缺少任何一种就会影响产量,或导致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利用。例如,施肥时单施无机肥,就不及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施用的效果好;只施氮肥就不及氮磷肥混合施用的效果好;喂单一饵料就不及投喂混合饵料、配合饵料的效果好。在种植业和动物养殖业中,营养缺乏症是屡见不鲜的。为了充分保证营养的全面性,应积极发展复合肥料和全价饵料。不同种类或同种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生经济动物,其营养需求不同,在养殖生产中红应当坚持不同品种用不同饵料、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用不同饵料。
②利用方法的合理性。要充分发挥所用营养物质的效益,就必须讲求利用方法的合理性。比如投喂饵料要坚持“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以便输入的物质尽快地、尽可能多地转化为水产品;否则,就会增大消耗,加大成本,影响产量,降低效益。当今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投饵,水质营养成分丰富,生产大量的浮游生物,鲢鱼、鳙鱼是利用水体中浮游生物效率最高、生长发育最快、长得最大的鱼类,如果把这两类鱼混在现代养殖水体中饲养,就可以使输入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利用。
(3)营养物质要有最佳转化率。高产稳产既决定于环境资源数量的多少和稳定程度,又取决于能量和物质的转化率的高低。一些水体的生产条件基本相同,产量却极为悬殊,其原因就是水生经济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转化效率不同。转化率愈高,产量就愈高;转化率愈低,产量就愈低。所以,高产稳产就必须谋求最佳转转化率,合理地利用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增产作用。
提高能量和物质的转化率有如下措施:
①合理的品种结构。淡水养殖的品种结构搭配合理,能够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各种饵料资源。要把自然环境中多种饵料资源转化为水产品,就必须有能够直接利用这些资源的水生经济动物。比如现代池塘养殖商品鱼就是以商品饵料为主,基本不施肥,但是由于饵料残渣和鱼类粪便转化为营养成分生产出大量浮游植物,就需要搭配适量的鲢鱼,这不但可以增加产量,还可以调节水质,确保养殖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顺利进行。
②利用最适生长期。水生经济动物的生长特点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性成熟前是最适生长期。为了提高营养物质的转化效率,就应该利用水生经济动物的最适生长期。
③创造适宜的环境。自然界的物质循环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条件好,循环正常进行,能量流动顺畅;相反,则减慢速度,甚至停止。要保证水生经济动物转化营养物质的效率,必须为其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水产养殖发达的地区,都把改善生产条件、调节水质列为重要的增产措施。
来源:西南渔业网,梁洪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