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科学家在云南新发现5个两栖类物种
我国云南毗邻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有着总长4060公里的边境线。由于特殊的原因,边境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长期被低估。近期,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就在云南文山、德宏等地调查新发现5个两栖类物种,其中3个为新物种,2个为我国新纪录物种。
边境调查新发现的5个掌突蟾属物种。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供图
“云南南部的边境区域属于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里有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然而我们对这个‘家底’了解的还远远不够,有诸多问题等待探索和解答。”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进民介绍,这些区域大多山高谷深,交通不便,调查工作着实不易;另外,这一区域很多物种跨国界分布,也给研究增加了复杂性。
基于长期跨边境的系统调查研究,车静研究员带领的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进化学科组,对我国境内及临近东南亚国家的掌突蟾属物种多样性开展了工作。结合形态学和分子数据进行的整合分析,他们发现仅在文山小桥沟自然保护区,就有4种掌突蟾属物种,包括黄腺掌突蟾和费氏掌突蟾两个新种和布氏掌突蟾和夜神掌突蟾两个中国新纪录;而雪山掌突蟾新种是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海拔最高的掌突蟾属物种。
陈进民向记者介绍,两栖类的物种鉴定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存在不少的难解的结,掌突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还在云南陇川找到一种掌突蟾疑似新种,留待后续研究。
这个研究团队认为,如此高的近缘物种如何在此区域共存,其现象背后的机制值得深入研究。鉴于国界线区域被低估的多样性,建议展开多国合作调查,了解边境生物资源现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区域物种的栖息地环境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进行实质性的评估和保护。此项研究,提升了人们对跨境地区两栖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认识,相关成果发表在《动物学研究》期刊上。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